沖泡一壺老鹽埕

文-江芳瑜・攝-江芳瑜、王倚祈・採-鄭文宏

 

專訪—香茗茶行 廖祐祥


那時人潮絡繹的亞洲戲院,現在已不復存在。
它旁邊的香茗茶行,還在這。

「鹽埕區最繁華的時候,那時候戲院多…亞洲戲院、金城、國際、光復、壽星、港都、大舞台 。有11間,人口都是從外地來的…」

亞洲戲院舊照(林永泰 提供)

亞洲戲院舊照(林永泰 提供)


談到鹽埕的興衰流年,在這邊70年的香茗茶行最清楚,三代老闆默默的看著人潮又起又落。而香茗的客人依舊喜歡品嚐他們的「堅持老派」,在採訪的這天,明明是平日,人潮還是絡繹不絕,廖祐祥先生從客人進來關上門之後,就會走到收銀台去服務客人,遇到熟客人一句「老樣子」,他都懂。



廖先生的父親本來在台北種茶,因為有親戚在經營茶葉出口商,當時鹽埕來三號碼頭(香蕉碼頭)外銷方便,想要在高雄設個據點,所以民國三十五年攜家帶眷南漂來到高雄經營茶行。想像一下,一路從台北下來的茶葉,坐著火車來到哈瑪星,再用牛車從港口運到茶行,再搬上腳踏車,廖老先生(第一代老闆)踏著踏著,就是好幾十公里。「那時候一輛腳踏車啊,一次載貨就能載80至120斤,腳踏車前面兩個布袋,後面再兩個布袋」。談起父親那時候扛著茶葉到屏東、台南去叫賣的日子彷彿還歷歷在目,有時候一去就是兩、三天,那輛腳踏車正是香茗茶行的商標模樣。

香茗茶行商標

香茗茶行商標



如果您漫步鹽埕,將會發現鹽埕的茶行不在少數。茶行與港口連結其實並不是非常大,只是那個時候鹽埕繁榮的商業發展吸引許多茶商前來展店。那時最主要的生意也不同於鹽埕其他產業(酒吧、拆船、舶來品)那種跟美軍、港口有直接關聯,好似為完整這生活圈、為了服務這些謀生的人口的一間小店面,茶行只是「順便」的出口生意,有時候最遠可以到沙烏地阿拉伯。


當時,消費得起茶品顧客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,鹽埕那時的紙醉金迷多了個品茶更顯得上流、風雅。廖老闆憶起鹽埕當年年貨大街,人潮從大溝頂可以一直蔓延到賊仔市,而從大溝頂走到大公路走了半小時還走不出去,「人潮就是那麼多」。

但是自從大溝頂街道改向之後(對向店家原本面對,改成背對)鹽埕就逐漸沒落了,除此之外,五福路、五福橋的改建才真正蕭條。「鹽埕的房子拆一家就會倒三家」,鹽埕建物從透天厝變成住宅,變成住宅就難以有店家進駐,所以對店鋪來說,在鹽埕經營變成一種困難。廖老闆看了好幾年,最敏感的是「客人往哪裡去了」。雖然這些改變對茶行影響較小,因為客層都是當地人,但是飲品市場一直在改變,香茗再怎麼經典,也要想辦法留住經典,創新延續。

廖老闆與兒女

廖老闆與兒女


說到茶,廖老闆小心地從茶罐理取出很多茶葉讓我們認識,佈滿皺紋的雙手溫柔地劃過茶葉堆。「民國六、七零年代台灣才開始發展包種茶……茉香綠茶之前叫做香片……球茶就是麻布袋裝後用機器壓……」。把茶梗取出來,折斷,放在亮光下看,梗心如果是紅色的就是自然老化、白色的就是烤過的,手工選茶與電腦選的茶葉一眼就辨認出來。問他什麼茶最多人買,他說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,每種茶都有人喜歡,都有人買。廖先生喝過百種茶,但他卻沒選出最好的,因為他知道一種茶對百個人來說,就有百種品味。

「老茶就是在跟時間賽跑」,四十年的日月更替才能養成一壺老茶。香茗七十年的歲月,就陳了好幾壺的老茶香……茶罐從第一代的易碎玻璃瓶到第二代的鋁罐,後來發現鋁罐底部易磨損,到第三代再改成白鐵罐。從熱飲到現在結合冷飲,再結合霜淇淋。談起接棒,廖先生講得更是高興,從父親到現在兒女經營,店面也重新裝潢過三次,古早味再加上兒女自己設計的新裝潢,與一些日式擺設。唯一不變的是,「品質信用要顧好,客人自然就會來」,廖老闆自信地說。

香茗也實在跟時間賽跑,但時間會把它的經典越沖越濃,越陳越香。

 

 
 

鹽埕總店

  • 電話|07-533-8242

  • 地點| 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4號

  • 交通|捷運橘線鹽埕埔捷運站4號出口步行3分鐘

  • 營業時間|09:00-21:00,每週三店休

  • FACEBOOK

 

棧貳庫店

  • 地點|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17號

  • 營業時間|10:00-21:00

 

左營新光店

  • 地點|高雄市左營區高鐵路115號B2

  • 營業時間|09:00-21:45

 

新北・小碧潭京站店

  • 地點|新北市新店區中央路157號5樓

 

新北・林口三井店

  • 地點|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356號